科學使用水性防腐漆的步驟與註意事項如下:
一、施工前準備
充分攪拌
使用電動攪拌器攪拌3分鐘,確保塗料無沈澱、無色差,樹脂均勻分布。若中途停用超過2小時,需重新攪拌。
關鍵點:攪拌後塗料滴下應呈線狀,表明粘度均勻。
基材處理
清潔:清除表面灰砂、焊渣、油汙、浮銹及舊漆皮,確保無酸、堿殘留。
除銹:噴砂除銹至Sa2.5級(工業標準),或人工打磨至表面疏松浮銹完全去除。
粗糙度:適當增加表面粗糙度(如噴砂後粗糙度達40-70μm),提升附着力。
環境控製
溫度:施工環境溫度需≥5℃(部分商品要求≥10℃),底材溫度應高於露點3℃以上。
濕度:空氣濕度≤80%(部分商品要求≤70%),避免雨天或高濕度環境施工。
通風:保持良好通風,減少漆霧聚集,降低吸入風險。
二、稀釋與配製
加水稀釋
比例:根據施工需求,可添加0-10%清水稀釋(部分底漆可加至30%,但需嚴格遵循商品說明)。
方法:邊添加邊攪拌,遵循“少量多次”原則,避免一次性加水過多導致成膜性下降。
禁忌:嚴禁加入天納水、甲苯、二甲苯等有機溶劑,否則會破壞塗料成分,導致失效。
雙組份商品配製
嚴格按A+B比例混合,並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完畢(通常為2-4小時),避免固化失效。
三、施工操作
塗裝方法
噴塗:空氣噴塗或無氣噴塗,噴嘴口徑0.4-0.5mm(無氣噴塗)或1.8-2.5mm(空氣噴塗),噴出壓力15-20MPa或0.3-0.5MPa。
刷塗/輥塗:適用於小面積或復雜結構,需控製塗層厚度均勻,避免流掛。
浸塗:適用於批量小件,需控製浸塗時間(通常1-3分鐘)和幹燥速度。
塗層間隔
每道施工間隔≥2小時(自幹)或24小時(完全幹透),確保前道塗層實幹後再塗下一道。
總塗層數:建議塗裝2道,幹膜厚度45±5μm,以提升防腐性能。
幹燥方式
自幹:溫度≥5℃,濕度≤70%,自然幹燥24小時。
烘幹:流平時間≥15分鐘,烘烤溫度≥60℃,時間≥25分鐘,加速幹燥並提升附着力。
四、施工後處理
工具清洗
立即用清水沖洗噴槍、滾筒或毛刷,防止塗料幹固堵塞設備。
無氣噴塗設備需先用稀釋劑清洗管道,再用清水沖洗。
塗料保存
剩余塗料需密閉保存,避免雜質混入。若出現幹皮,可用100目絲網過濾後使用。
貯存溫度5-35℃,陰涼幹燥處存放,保質期通常為1年(部分商品可達18個月)。
五、安全與環保
個人防護
佩戴護目鏡、手套及防毒面具,避免皮膚或眼睛接觸漆液。
若不慎接觸,立即用溫水和肥皂清洗;溅入眼睛時,用清水沖洗至少10分鐘並就醫。
廢棄物處理
空桶或剩余塗料需按危險廢物處理,避免汙染環境。
施工區域需設置警示標識,防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六、常見問題解決
漆膜起泡
原因:基材含水率過高或施工環境濕度過大。
對策:確保基材幹燥(含水率≤8%),施工時濕度≤80%。
附着力差
原因:基材處理不到位或塗層間隔時間不足。
對策:加強噴砂除銹至Sa2.5級,延長塗層間隔至24小時。
流掛狀況
原因:塗料粘度過低或單次塗裝過厚。
對策:減少加水比例,控製單道塗層厚度≤50μ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