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水性漆的基層處理是確保塗裝品質、延長漆膜壽命的關鍵步驟。由於水性漆以水為稀釋劑,對基層的幹燥度、平整度、附着力等要求較高,若處理不當易導致起皮、開裂、色差等問題。以下是環保水性漆基層處理的詳細指南:
一、基層處理的核心目標
增強附着力:確保漆膜與基層緊密結合,避免脫落。
控製含水率:防止水分蒸發導致漆膜起泡或開裂。
平整表面:消除凹凸不平,保證塗層均勻。
清潔無汙:去除油汙、灰塵、銹跡等雜質,防止汙染漆膜。
二、不同材質基層的處理方法
1. 木質基層(如家具、門窗、地板)
步驟:
打磨:用砂紙(120-240目)順木紋方向打磨,去除毛刺、舊漆膜,使表面光滑。
清潔:用吸塵器或幹布清除灰塵,再用濕布擦拭(需完全幹燥後再塗漆)。
填補縫隙:用木器專用膩子填補孔洞、裂縫,幹燥後打磨平整。
封閉處理:塗刷水性木器封閉底漆,防止木材吸水變形,增強附着力。
幹燥檢查:含水率需≤12%(可用含水率測試儀檢測),濕度過高時需通風或使用除濕機。
註意事項:
避免過度打磨導致木材纖維翘起。
封閉底漆需均勻塗刷,避免漏塗。
2. 金屬基層(如鐵門、欄桿、構件)
步驟:
除銹:用砂紙、鋼絲刷或化學除銹劑去除銹跡,達到St2級標準(表面無可見銹蝕)。
脫脂:用酒精或專用脫脂劑擦拭,去除油汙、指紋等。
打磨:用砂紙(240-400目)打磨至表面粗糙,增強附着力。
防銹處理:塗刷水性防銹底漆(如環氧鋅黃底漆),幹燥後輕砂打磨。
清潔:用幹布清除灰塵,確保無雜質。
註意事項:
除銹,否則銹蝕會繼續蔓延。
防銹底漆需與面漆兼容,避免化學反應。
3. 墻面基層(如膩子墻、水泥墻、石膏板)
步驟:
檢查平整度:用2米靠尺檢查,誤差≤3mm,否則需用膩子找平。
填補裂縫:用彈性膩子填補墻縫、接縫處,防止開裂。
打磨:用砂紙(320-400目)打磨至表面光滑,清除浮灰。
清潔:用濕布擦拭(需完全幹燥),或用吸塵器吸除灰塵。
塗刷底漆:水性墻面封閉底漆可增強附着力,均勻塗刷1-2遍。
註意事項:
墻面含水率需≤10%(南方潮濕地區需特別註意)。
避免在低溫(<5℃)或高濕(>85%)環境下施工。
4. 塑料基層(如PVC、ABS、亞克力)
步驟:
清潔:用酒精或專用清潔劑擦拭,去除油汙、脫模劑。
打磨:用砂紙(600-800目)輕砂打磨,增加表面粗糙度。
塗刷底漆:使用水性塑料專用底漆,增強附着力。
幹燥:按商品說明等待底漆完全幹燥(通常2-4小時)。
註意事項:
避免使用溶劑型清潔劑,防止塑料變形。
底漆需與塑料材質兼容,否則易脫落。
三、通用處理技巧
環境控製:
溫度:10-35℃(Z佳20-30℃)。
濕度:<80%(避免在雨天或潮濕環境施工)。
通風:保持空氣流通,加速幹燥。
工具選擇:
打磨:電動打磨機(大面積)或手工砂紙(小面積)。
清潔:吸塵器、幹布、濕布(需拧幹)。
塗刷:短毛滾筒(墻面)或羊毛刷(邊角)。
底漆選擇:
木質:水性木器封閉底漆(防潮、防變形)。
金屬:水性防銹底漆(如環氧鋅黃、磷酸鋅)。
墻面:水性墻面封閉底漆(抗堿、增強附着力)。
塑料:水性塑料專用底漆(兼容性是關鍵)。
四、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
漆膜起皮:
原因:基層含水率過高、未塗底漆、底漆與面漆不兼容。
解決:幹燥基層,重新塗刷兼容底漆。
表面粗糙:
原因:灰塵未清除、打磨不充分、施工環境不潔。
解決:加強清潔,使用無塵打磨工具,在無塵環境施工。
色差明顯:
原因:基層吸水率不均、塗刷厚度不一致。
解決:統一基層處理方式,薄塗多遍,確保塗層均勻。
開裂:
原因:基層未填補裂縫、塗層過厚、幹燥過快。
解決:用彈性膩子填補裂縫,控製塗層厚度,避免高溫直射。
五、施工流程示例(以木質家具為例)
檢查木材:確認無蟲蛀、腐朽,含水率≤12%。
打磨:120目砂紙粗磨→240目砂紙細磨。
清潔:吸塵器+幹布清除灰塵。
填補:用木器膩子填補孔洞,幹燥後打磨。
塗底漆:水性木器封閉底漆,均勻塗刷1-2遍。
幹燥:常溫幹燥4-6小時(或按商品說明)。
塗面漆:水性木器面漆,薄塗2-3遍,每遍間隔2-4小時。
養護:施工後7天內避免磕碰、水浸。